当你再次听说某个Web3域名被卖到天价时,当你再次看到身边的Web3朋友改用域名作为用户名时,当你开始寻找域名时在注册栏目中您感兴趣的域名,您是否深入思考过这些域名的用处?不同项目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域名赛道还有哪些发展空间?如果您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请不要错过这篇文章!

本文的结构和核心观点如下。已经了解Web3域名的读者可以直接跳到他感兴趣的章节:

第一章 Web3 域名简介:用户的“Web3 昵称”、链上地址封装 第二章 Web3 域名应用场景:应用中统一账户名和身份数据、与 Web2 网页地址互联、自我管理作为身份和社交展示工具第三章、Web3域名赛道的分类:单链域名(包括公链域名、注册商多域名、社交域名)、多链域名(包括三种不同的域名)实现路径)、DNS替代域名第四章,作者对Web3域名的观察和思考,包括:用户对Web3域名的需求强度、Web3域名交易分析、Web3域名竞争格局展望、 Web3域名项目中潜在的后缀冲突

01.什么是Web3域名?
Web3域名一般是指后缀为.eth、.bnb、nft、.wallet等公链缩写或具有较强Web3特征的缩写的域名,其应用场景主要在区块链/Web3领域。以太坊的ENS是这个赛道上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项目。

域名的概念起源于互联网时代早期。最早的时候,大家都是直接通过IP地址访问网页。例如,在浏览器地址框中输入“202.108.22.5”,就可以打开百度的主页,因为202.108.22.5这串数字正是百度的IP地址。但显然,这串数字是不可读的,也很难记住。因此,早期的互联网设计者建立了域名系统(DNS),通过使用www.0898t.net等更具可读性的域名作为“网页地址”来封装数字IP地址,以便人们每天使用。现在,每个互联网用户都知道“网页地址”的概念。即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知道IP地址、DNS等原理,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在互联网上的体验。

Web3域名最直观的价值就是类似。它是用户的“Web3昵称”,也是链上地址的封装。例如,vitalik.eth 就是这个以太坊地址的封装:

0xd8da6bf26964af9d7eed9e03e53415d37aa96045

每个Web3用户都会至少持有一个链上地址,但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记住自己的地址,更不用说记住别人的地址了。像vitalik.eth、2089.bit、jack.bnb这样的域名显然比那一长串地址字符更具可读性和记忆性,更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例如,如果您需要让朋友给您转账,您可能需要在钱包或记事本中找到您的链上地址,然后发送给您的朋友;但如果你持有一个域名,比如vincent.eth,你可以直接告诉你的朋友给这个域名转账。

仅从这个角度来看,域名的价值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毕竟它可以帮助海量用户屏蔽链上地址的技术细节。那么当Web3进入大众之后,它会成为一个地址吗?用户心目中的“代理”就如同网络上大多数“只知道网址不知道IP”的用户一样吗?



Web2域名和Web3域名
从技术角度看,域名的技术本质并不复杂,就是“映射”的数据关系。因此,其具体实现可以有多种路径:在Web2中,所有域名的注册和管理均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ICANN负责,高度集权,受美国政府监管;但在Web3中,最主流的域名实现方式是以ENS为代表的链上智能合约,它将每个域名铸造成以太坊NFT的形式,无需许可即可自由注册和交易,对应的解析地址为由用户自己设置。

另外,域名除了可以绑定公链地址之外,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因为它还可以绑定其他公链地址、Web2账户,甚至Web2 DNS地址。例如,您只需要知道ENS域名“mtyl.eth”,就可以直接找到作者常用的以太坊地址之一、其对应的Opensea账户、作者的Twitter账户以及作者在ENS中的个人主页网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Web3通用身份的开始。



只需一个mtyl.eth域名,就可以在各种Web3相关平台上找到作者
02.Web3域名的具体应用场景
作为直接销售给用户的NFT产品,Web3域名到底能用来做什么?接下来就让笔者详细梳理一下域名在Web3中的应用场景。

1)域名+DApp:账户名统一,数据互通
最直接的应用就是直接使用域名作为各个Web3相关应用的账户名。在Web2中,每当你使用一个新的网站/新的应用程序时,往往需要注册一个用户名;为了方便,很多用户在注册新账户时会选择一些以前用过的名字,以减少记忆。成本并提高您的在线身份的可见性。然而,即使用户想要使用相同的用户名,由于不同网站的用户名格式和长度不同,以及其他用户的事先注册,要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实现一致的用户名也并不容易。如果某人在应用程序 A 中使用“Alvin”作为用户名,并且您想通过在应用程序 B 中搜索“Alvin”来找到他,则可能并不总是可行。即使您确实搜索“Alvin”,您仍然需要花时间识别这两个帐户背后的人是否是同一个人。

在Web3中,由于钱包地址登录和域名的链上解析,DApp可以轻松支持用户使用某个域名作为账户名。并且由于域名的唯一性,随着域名对多链的支持的成熟,可以保证同一个人在Opensea(ETH)和Magic Eden(Solana)上使用相同的域名。甚至 Twitter 等 Web2 应用也可以通过一些插件等方式对那些使用自己的 NFT 域名作为用户名的人进行身份验证。甚至不排除Twitter等平台巨头未来也会支持类似的功能。

账户名统一的背后,也是身份数据的交换。由于域名解析信息中包含了来自其他链和Web2的信息,应用方可以通过域名获取仅通过链上钱包地址无法获取的用户信息。这不仅可以直接导入用户数据,从信息层面降低用户上手新应用的成本(想想Web2应用填写各种信息),也可以让应用侧向用户做出有针对性的推荐;应用方发布的各种信息凭证和徽章也可以通过域名进行解析和绑定,增加链上的互通性和用户的认可度。

虽然这种跨链、跨Web2的身份数据互通不一定要通过域名来实现,但域名确实是用户天然的、优秀的载体,是这个细分价值点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2)域名+钱包:通过域名搜索地址,统一账户地址管理
钱包和域名最常见的配合就是转账时支持域名搜索,这样用户就不用记住转账地址了。例如,领先的钱包产品Metamask已经实现了对ENS域名的搜索支持。

如果您想通过链上转账的方式支持作者,作者无需在这里显示具体的钱包地址。您可以直接在“发送”的目标地址栏中输入“mtyl.eth”找到对应的地址进行操作。



无需显示一长串地址或微信支付码。只需记住一个简单的域名即可支持作者

钱包和域名之间还有更深层次的合作空间,但这些合作本身可能涉及到钱包的战略发展问题,因此不一定能快速推进。

以Metamask为例,每个用户的Metamask账户可以创建不同的子账户;并且不同的子账户在不同的链上有不同的地址。这个子账号管理在浏览器插件的右上角,如下图锁所示:



其实这个子账号名和对应的生态位可以用域名来代替

Metamask的账户名目前可以由用户自由设置,并且没有任何应用场景(只是方便用户管理)。但其实这个账号名是可以和域名项目方合作,使用对应的域名的。域名绑定的公链地址自然就成为了钱包和应用程序的交互地址。

作为进一步的扩展,钱包整合域名及其各种解析关系后,也可以在钱包中显示。例如,它显示了 Twitter、Reddit 等 Web2 社交平台对应的域名帐户与各种 DApp 中用户持有的凭证之间的关系。这些事情其实也是一些专注于DID的钱包项目也想做的事情,使得这次合作成为潜在的利益冲突。另外,域名项目方制定这些工具协议并不容易,因此目前还没有实际进展。但在未来,这确实是有可能的。

3)域名+Web2:网页地址互通
一些第一次听说Web3域名的用户可能会认为“2099.eth”等Web3域名与“www.0898t.net”类似,都是Web2域名(即网页地址),但事实上不是这种情况。那么,您注册的Web3域名真的可以成为一般浏览器可以打开的网站地址吗?这其实是很多域名项目都希望推动的事情,但其难度并不体现在技术上,而是体现在现实世界与ICANN的沟通上。

在ICANN的Web2域名管理体系中,“.com”、“.cn”、“.xyz”、“.link”等“网页后缀”被称为“顶级域名”,申请新顶级域名,需特殊提交材料+拍卖。这不仅需要高昂的申请费,而且域名的开放和拍卖时间完全由ICANN决定。此外,ICANN还有一条品牌保护规则——如果品牌所有者(如苹果)发现其商标域名已被抢注,可以上诉获取自己的域名。即使这次申诉可能不成功,也会给项目方带来问题。很多潜在的麻烦。另外,ICANN会为国家保留顶级域名(如.cn为中国),少数项目的后缀与国家缩写冲突,如ENS的“.eth”和ICANN为埃塞俄比亚(Ethiopia)保留与国家顶级域名存在冲突。

因此,由于Web2网站的连接并不是Web3域名的核心价值,并且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目前还没有Web3域名项目能够实现“直接Web3域名作为网站地址”。但毕竟Web2域名是有先例的。购买Web3域名并获得网站地址,并围绕其构建个人主页/公司主页的概念仍然很有吸引力。例如,Unstoppable Domains 在 Web2 连接方面非常活跃。 ENS等其他项目也在Web3社区成员的不懈探索下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曲线救国”计划:使用Web3域名作为顶级域名下的二级域名。

虽然“vitalik.eth”不能直接输入浏览器进行解析,但“www.0898t.net”和“www.0898t.net”可以。读者不妨尝试一下。例如,在浏览器中输入“www.0898t.net”,可以看到Vitalik默认生成的ENS Profile;输入“www.0898t.net”即可看到Vitalik的个人主页:



Vitalik 的 ENS 简介


基于 www.0898t.net 构建的 Vitalik 配置文件
使用什么顶级域名、各个顶级域名后缀的不同含义代表什么,甚至项目方能否获得相应耳机域名的控制权,目前还没有实践。以ENS为例,.www.0898t.net此前由联合创始人Virgil Griffith注册,但由于Virgil入狱,该域名过期并被拍卖给Manifold Finance。 ENS已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重新获得对该域名的控制权。该案仍在审查中。

虽然其这种与网页地址直连的具体实现仍然依赖于Web2域名系统,并且需要项目方获得其感兴趣的二级域名的控制权,但这与其他解决方案(例如IPFS静态分辨率)。 + Web3浏览器),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这种与 Web2 网站的天然互操作性也是 Web3 域名的天然特征,与其他类似的身份管理载体相比是独一无二的。

4)域名申请本体:身份管理工具&社交展示主页
Web3域名申请的本体现在主要负责在主链上注册域名和绑定地址,存在感不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和钱包以应用程序、钱包和Web2支持域名,域名应用程序本体也将承载更多的身份管理功能。具体示例如下:设置各链、各Web2平台对应的解析目标,设置个人主页的地址、格式和显示信息,设置一些私密内容/需要特定权限才能访问的内容等。

域名项目方自然也可以创建一个社交展示主页,将用户注册的、希望展示的信息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二级域名后缀.www.0898t.net就承载了ENS个人主页的功能。只要你知道任何一个ENS域名,都可以在其后面添加.xyz,然后输入浏览器就可以看到域名所有者对应的地址。一些显示信息。虽然目前这个显示器的体验还很初级,但从长远来看确实会建立起来。个人主页除了由域名项目本身来运营外,还可以与link3等希望做类似事情的项目合作进行。

如果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域名项目也可以自己做社交,或者社交项目可以发行域名作为其运营的核心之一。 Linkkey发行的SNS域名就是目前此类项目之一。

如果读者对去中心化身份赛道感兴趣,可以参考作者之前关于DID的长篇研究文章:

5)本章小结
以上是笔者对当前Web3域名比较实际的应用场景的整合。不同的域名项目有不同的开发重点。

在第三章中,本文将对Web3域名赛道的主要项目进行分类和梳理,以便读者了解这些项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域名项目的具体数据和实施细节。



03.域名项目分类
目前域名项目很多,也许有近四十个、五十个,但如果从技术实现和应用场景来划分,并不算太复杂——你可以把ENS视为域名领域的“先锋”和“老大哥”。大多数域名项目都是ENS在不同公链上的复制品。即使它们不是直接复制品,它们在链上的具体实现也高度参考了 ENS。

笔者将目前的域名项目分为以下三类:单链域名、多链域名、DNS替代域名。其中,单链域名可以进一步细化。如下图所示:



1)单链域名
公链域名:以ENS
表示
这类项目的辨识度很高:都带有公链的缩写后缀,如.eth、.sol、.avax等,并且都有官方背景或者有公链官方明确的支持。它们的实现逻辑和应用场景也高度相似,但位于不同的公链上。因此,要研究此类项目,只需关注ENS即可。

ENS 是 Web3 域名领域的领先项目。它由前谷歌软件工程师 Nick Johnson 于 2016 年创立。最初,ENS 是 ETH 基金会授权的一个副项目。后来,ENS团队在ETH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 ENS 没有收到任何外部融资,仅收到以太坊基金会等组织的捐赠。

ENS于2017年5月推出测试版,2019年5月推出正式版。ENS交易量常年位居Opensea前十,并在2021年11月和2022年4-5月出现两波交易高峰截至2022年11月上旬,ENS已注册域名262万个,注册用户57.3万,生态合作项目508个。这些数据明显领先于许多其他类似项目。 ENS于2021年11月空投发行,2022年11月初,其完全稀释后市值约为15亿美元。

ENS目前没有直接扩展到其他公链的计划。项目组近期的动作主要体现在Web2网页的互联互通上,比如上面提到的二级域名网页及其对应的应用。此外,ENS还与Spruce ID合作推广Sign-in with Ethereum(EIP -4361)这种新的登录方式,希望用它来连接身份数据,这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期待的。



有关使用以太坊登录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www.0898t.net
虽然 ENS 很棒并且众所周知,但它并不完美。 ENS上线后曝光“ZWJ人品问题”:

ZWJ问题是指ENS在注册时支持填充字符ZWJ——例如“%E2%80%8D”,这样本质上不同的域名可以以相同的外观呈现。例如,“vitalik%E2%80%8D.eth”和“vitalik%E2%80%8D%E2%80%8D.eth”在网页上显示为“vitalik.eth”。这使得用户很难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使用域名进行资金转账,存在被“假域名”欺骗的风险。

目前ENS在技术上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应用层来打补丁。例如,Opensea和Metamask会在带有ZWJ字符的域名上打上黄色感叹号。但如果ENS进入大规模推广期,可以预见,相关欺诈应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给ENS的大规模推广带来了潜在的麻烦因素。



Opensea的“黄三角”ENS域名
Web3域名注册商:以Unstoppable Domains
为代表
此类项目往往会同时出售多个后缀的Web3域名,而这些域名后缀往往与Web3高度相关。其中的代表就是不可阻挡的领域。

Unstoppable Domains今年7月完成650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接近ENS水平。它还支持9个域名的注册:.crypto/.nft/.x/.wallet/.bitcoin/.dao/.888/.zil/.blockchain。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多数需要每年续费注册的域名项目不同,Unstoppable是永久注册机制,因此一些稀有域名的收费会比较贵。

Unstoppble Domains的注册过程并不像ENS等项目完全上链,而是中心化注册管理+链上NFT铸币的模式:用户注册时可以用Google+信用卡登录,然后去前往Polygon mint NFT(除.zil域名外,请前往Zilliqa获取mint)。



Unstoppable Domains 注册时可以用信用卡支付


注册付款完成后,前往链铸币
在项目开发方面,Unstoppable Domains也将重点关注“Web3名称”的概念,但其实际的产品设计和推广将更注重Web2用户的体验以及其域名与Web2网站的互操作性。在Web3连接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账户名合作之外,Unstoppable Domains还推出了“Login with Unstoppable”,这是一个与“Metamsk”等钱包登录方式并行的按钮,点击“连接钱包”后,用户可以通过该方式登录yearn.finance等合作项目。不过,当前登录并没有绕过钱包。相反,它需要额外的填写域名的过程。目前的用户体验并不好。

Unstoppable Domains在华人社区可能不是特别出名,但在海外的知名度和海外营销力度却非常强大。目前,Unstoppable Domains注册的域名总数已超过270万个,超过500个应用程序集成了Unstoppable Domains。

Unstoppable Domains 和类似项目的主要问题是,他们出售的域名后缀没有权威机构的支持,因此热门域名的所有权经常存在争议。这个域名后缀冲突的问题也是这个赛道面临的问题。作者将在下一章进行讨论。

社交域名应用:以Linkkey
为代表
这类项目在域名技术上可能并没有特别创新,但更注重域名与社交应用的结合。

Linkkey的SNS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希望以域名为载体,实现Web3领域的“价值社会化”。根据“一个人最多只能同时与150人保持深度社交联系”的理论,每个SNS用户都可以发行象征其社交价值的NFT,而用户的社交价值由市场价格决定。 Linkkey的代币模型设计也有一定的创新。其域名注册功能和部分产品功能已上线。完整的产品将于今年年底和明年初在线提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其官网进行一些体验和深入了解。

2)多链域名
NNS、.bit 和 Space ID 是该类别中的三个主要项目。在项目的推广和发展中,他们都强调“Web3身份名片”和“Web3身份管理”的本质,并编写了明确的多链支持计划。

不过,当谈到如何具体实现“多链支持”时,三种域名解决方案各有特点。下面,笔者将重点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多链实现方案。

.bit

.bit项目团队推出了.bit后缀的域名系统。项目组认为.eth、.bnb、.sol等公链后缀域名的发展可能会遇到一些上限问题(尤其是新的公链域名),因为其他主流L1公链上的核心项目可能会受到限制。难以接受与其他公链后缀的域名合作。 .bit只是一个域名后缀,没有公链标签,在与多个公链合作时可能有更天然的优势。

.bit基于Nervous CKB公链实现。这条公链并不是公众认知中的主流公链,但它有独特的属性——它是专门为了实现不同公链资产的统一管理而构建的。的。

Nervous资产如何实现多链资产管理具体涉及到一些基于密码学原理的技术问题。其官方文档中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比喻,简单描述如下:

如果将ETH公链和BTC公链分别比作美国和英国,将ETH地址和BTC地址分别比作美国和英国身份证,目前的现状是居民必须拥有美国身份证ID卡(BTC地址)才能在美国(BTC)持有和管理资产,在英国也是(ETH)。两国都不承认对方的国民身份证(地址)。

Nervous公链可以看作是一个中立、开放的第三国。支持其他国家公民通过其他国家身份证持有资产。例如,如果 BTC 用户在 BTC 钱包中发送在 Nervos CKB 上发行的资产,则可以视为持有美国身份证的美国居民在中立国出售 TA 的房子,并且此过程得到中立国官方认可(已验证)由 Nervos CKB 节点)。

NNS

NNS是www.0898t.net(Twitterscan的母公司)项目推出的后缀为.nft的域名系统。目前主要实现以太坊主链上的注册、解析等核心功能。

Metascan项目团队将在未来几周内在其他公链(例如BSC)上推出NNS合约,以便用户可以以更低的GAS费用注册和管理域名。不同公链上的NNS域名系统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具体实现可能涉及一些信息跨链节点的部署,也可能涉及某种形式的中心化管理。

从理论上讲,域名跨链并不复杂,只要通过跨链节点可以统一所有链上的域名解析信息即可。但事实上,当同时涉及多个公链时,在当前的Web3基础设施下,保持域名注册信息的同步和实时一致性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域名项目只支持一条公链的原因。 NNS具体是如何实现这个跨链的,以及它的稳定性和去中心化程度如何,值得关注。

空间 ID

Space ID 在 BSC 上推出 .bnb 域名。目前就域名智能合约本身而言,其本质与ENS高度相似。它只支持BSC上项目的连接和解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Space ID 计划推出一套“命名空间”(NameSpace)来覆盖各个公链的域名项目,甚至允许 Web2 平台公司发行自己的域名空间。我希望我的域名后缀能够成为Web3领域的通用名称,而不是像.bit那样。

这个命名空间可以大致这样理解:如果一个人在BSC上持有Solo.bnb,那么在Space ID的命名空间中,将来就会持有bnb:solo;如果他持有 Solo.eth,那么在命名空间中 持有 eth:solo;就连Apple、Google的账户名都可以转换成类似apple:solo、google:solo等形式。

这个愿景值得关注和期待,但已经推出的Space ID部分距离这个愿景还很远,可能需要更长的迭代。

综上所述,虽然大多数Web3域名都将身份管理作为核心叙事,但一旦涉及到多链智能合约域名互操作性,就会在跨链、多链问题上面临更加复杂的技术细节。目前,.bit的多链解决方案实施速度最快。

3)DNS域名替换:Handshake、Namecoin
由于Web2 ICANN域名的集中管理,不少去中心化信徒表示不满。因此,有人正在探索实施去中心化的网站域名解析。这两个项目的主要愿景是补充和取代Web2 DNS系统。

由于它们的概念、发展方向与大多数Web3域名有很大不同,而且近期也没有引起太多市场关注,因此本文将不重点讨论它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更多。

04.Web3域名关键问题的思考
1)Web3域名用户需求分析:目前不严格需要;交易主要集中在短数字域名
虽然笔者之前详细介绍了域名目前的应用场景和用途,但不得不承认,域名并不是当前Web3用户的刚需。

即使用户不购买任何Web3域名,也完全不会影响其正常的Web3应用体验;即使他失去了购买的 Web3 域名,除非他在自己的社交账户中大规模使用过这个域名(就像作者使用 mtyl.eth 一样),否则他的感知也会受到限制。读者不妨考虑一下他自己和周围人对域名的使用情况:有多少人从未购买过域名,有多少人只是为了品味或投资而购买,有多少人实际使用过他的域名大规模地命名。

笔者曾通过链上数据对ENS用户的续费/留存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2021年8月20日及之前的活跃域名中,有52%的域名在8月20日活跃,2022。失败。这意味着年内,52%的域名过期了(可能是多年前注册的),原有用户没有续费,也没有新用户及时注册相同的域名。再用21年的时间观察,失败率基本在45-55%之间。

考虑到ENS的最短注册时间为一年,虽然这个口径只能展示去年11月之前注册的ENS老用户的情况,但也能说明很多问题。与Web3领域许多昙花一现的“热门”应用项目相比,这样的保留状态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也能体现域名作为Web3基础设施的性质以及随着Web3生态系统的发展而长期增长;但从其绝对数字来看,这个比例仍然不高,说明Web3域名仍然不是用户的刚性需求。

笔者认为,域名项目的长远发展主要依赖于Web3应用生态的发展,尤其是Web3社交项目的发展。因为单纯依靠域名项目本身来推广应用和钱包中的账户名,很难给整个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大规模增量;只有应用项目的蓬勃发展,才能凸显与域名相关的账户名体系。 、身份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凸显域名本身的价值。但在此之前,域名项目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真正的应用浪潮袭来时,发现自己的身份管理、跨链解决方案、Web2网站连接等核心功能还不够成熟。此外,将自身发展为社交应用或者类似钱包的登录系统,也是域名项目可能的发展路径。

2)Web3域名交易分析:目前关注短数字域名
ENS是交易最活跃、数据完全公开的域名项目,因此其交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022年4月25日至7月7日近三个月ENS域名交易中,纯数字域名交易贡献了交易笔数的44%,交易额占比65%;而就数字域名而言,该细分市场中,97%的交易都是3-5位的短域名,3位域名以1%的交易额贡献了29%的交易额。

从各种新域名项目的发展情况来看,短数字域名也是众多域名类别中最短的数字域名,如982.eth、2089.eth、12346.eth等,它们有什么价值和价值?它们值得如此集中的关注和交易吗?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短数字域名因其可读性和记忆性而具有强大的潜在品牌价值。比如,提到数字58、360、4399、12306,使用过相关产品的读者会首先想到对应的公司名称吗?在Web2领域,使用短数字作为企业/业务/产品的品牌名称是经过验证的商业逻辑,在Web3中可能仍然如此。短数字域名自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无法增加(与英文缩写不同)。例如,三位数域名的最大数量为1000个,四位域名的最大数量为10000个。再加上BAYC等NFT数字号码以及对应的10k Club等概念的出现,这种稀缺性的价值也得到了验证。四位ENS数字域名底价目前已经接近2ETH,不排除未来会追平甚至超过BAYC。

在 Web2 领域中,有大量短域名被卖出天价的案例,那当 Web3 未来走向大众的时候,头部域名项目短域名是否也可以被卖出天价呢?这确实非常有想象空间。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每当有新的域名项目出现的时候,总会有一定投机心理的用户会抢先注册大量的三位、四位数字域名,而项目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的项目方会在注册的时候明确提高短域名的注册费,而有的项目方会预留短域名、将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投机现象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发行域名对项目方算是个「无本生意」:只需要 fork ENS 的合约,做一个官网写文档画饼,然后就可以期待投机心态的用户来抢注各种「高价值」域名,收取不菲的注册费(比如若参考 ENS,三位域名 640 美元 / 年,四位域名 160 美元 / 年)。至于之后项目画的饼能否兑现,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因此用户在选择域名项目的时候,也要进行更多细致的考察,更多的关注其应用场景的实际推进情况,包括:支持该域名的应用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项目方描绘的愿景(比如社交展现、多链互通、Web2 网页支持等)的兑现进度及其可能性。

3) 域名项目竞争格局展望:马太效应明显
单纯从域名的价格上来看,笔者认为不同后缀域名项目的竞争是一个马太效应极强的事情。在需要选用域名后缀的时候,头部的域名会成为有钱人、KOL 的第一选择,这种选择也会进一步的扩展头部域名后缀的价值。因此,最后头部的域名最多可能只会有 1-2 家,由于域名有更强的社交属性,它们的地位会类似甚至超过.com 后缀在众多 Web2 DNS 顶级域中的地位。

目前来看,ENS 的.eth 后缀最有希望发展成为头部,但 ENS 的 ZWJ 缺陷、多链支持缺失等问题,可能会给后来的竞争对手以赶超的机会。考虑到即使是 ENS,它的注册量目前也没有超过 300 万,相比 Web3 用户基数、互联网用户基数而言并不高,这方面的竞争仍然会有一些空间。

有一件值得讨论的事情是,头部域名在价格的超然地位,会使得其它的域名项目完全失去生存空间么?在 Web2 中,除了.com,还有.net、.org 等诸多其它常见顶级域名一样,但 Web2 域名主要是 to B 的,商业和品牌的价值优先级较高。如果域名的名字本身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和品牌价值,那么相比于一个优秀、可读的前缀,后缀的优先级也许就会靠后。比如如果你的公司叫 Silver Stars,你是愿意注册一个 www.0898t.net、还是注册一个 www.0898t.net,来作为你的网站主页地址?

但在 Web3 领域,域名的应用场景当前主要是 to C 的。假设你的英文名是 Charles,并且你和你的朋友都习惯看见 Charles 作为你的账户名,但 charles.eth 在 ENS 上已经被注册了,如果各个域名都有相似的应用场景和体验,你是会更愿意注册一个诸如 charles2874.eth 的名字,还是注册一个诸如 charles.gate 之类的名字呢?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可能取决于未来头部域名的发展情况和用户心智对其的具体定位。不过,若「各个域名都有相似的应用场景和体验」这个假设并不成立,头部域名的应用支持远超过腰部、尾部的项目,那么显然用户就会进一步向头部域名聚拢。

从长期的视角来看,Web3 域名也可能向 Web2 网页地址那样,成为每一个 B 端项目方的刚需,那个时候域名需求侧的逻辑可能会有改变。但这不仅需要域名项目本身的成熟和推广,还需要「注册 Web3 域名 - 通过 Web3 域名连接的网站地址搭建项目主页」这一事情成为某种惯例和共识。以当下各个域名项目发展的重心来看,这可能还是比较远的事情。

4) 域名项目的后缀冲突问题:去中心化的必然,用户体验的损害
Web3 域名的发行和注册无需中心化机构许可,这直观上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这也带来了潜在的争议和冲突:如果两个项目对用户开放同一个域名后缀的注册,应该如何解决?毕竟,做一个仿 ENS 的智能合约,向公众发行某个域名后缀的 NFT,是一件几乎没有门槛的事情。

这是域名领域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域名之所以能够作为「Web3 通用名」,就在于它在公链上、甚至整个 Web3 体系内的唯一性。如果这种唯一性被破坏,整个域名的价值都会受到损害。试想,假如现在有两个.eth 项目同时开放注册,并且都有各自的合作应用,那你是去注册哪个项目的.eth 域名呢?如果朋友给你一个域名代替地址作为转账目标,你是不是还要多问一句,现在你用的钱包所支持的那个域名项目和你朋友注册的是不是同一个?显然,这会给链上的身份体系带来极大的混乱。

从直观上,域名后缀的发行一般遵循一个「先来后到」的原则,先开展相应业务的域名项目可以优先取得对应域名项目的控制权,后来的项目更像是一个仿盘,不应该被主流社区所接纳。比如如果笔者现在去 copy ENS 的合约、在以太坊上发行完全一样的.eth 域名,在不使用钓鱼网站等欺诈手段的前提下,很难想象什么样的用户在明知两个项目的详情之后,会来付费注册笔者发行的.eth 域名。

不过,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两个项目可能并不在同一个公链上,开展业务的「先 / 后」判断也未必明晰,项目的业务侧重点也可能不同,启动时吸引的用户也不一样。因此在初期,这种冲突带来的后果并不明显,两个项目可以同时得到发展。那对于应用项目方而言,又应该如何解决相关的合作支持问题呢?

最近域名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争议,就是 NNS 发行的.nft 域名被 Opensea 下架(其它交易所未下架),因为 Opensea 收到了 Unstoppable Domains 的投诉,后者先于前者在市场公开售卖.nft 域名,并且已经在香港注册了「.nft」商标。但事实上,NNS 和 Unstoppable Domains 发行的.nft 域名 NFT 并不在同一公链上,两者的业务重心也不太一样,并不是仿盘和被仿盘的关系;从商标侵权角度来看,NNS 也更早就注册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nft」商标,因此 Opensea 下架 NNS 的合理性,其实是有待商榷的。

这也不是 Unstoppable Domains 第一次和其他域名项目就后缀问题起冲突,在.coin、.wallet 等后缀上,Unstoppable Domains 都和其它项目发生过冲突,而冲突到最后,要么一方主动退让,要么靠打官司和美国法院的裁决。这令人啼笑皆非,最终靠美国的政府体系解决,不是又回到了和 Web2 ICANN 类似的中心化老路上来了么?

但如果不靠这种中心化的方式解决,完全任由相同域名后缀的项目方在链上自由发展,那如何解决未来的潜在冲突问题?像 ENS 的 ZWJ 问题那样,靠应用方来给同后缀的不同项目方做额外标注么?还是说构建一个类似于 DAO 的组织,希望各个域名项目方能够协调一致,共建一个去中心化的「Web3 ICANN」?无论是海内外的关注域名领域的用户,这些问题都是担忧和讨论的焦点。